旅游业迈进可持续发展新时代

顾几千年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人类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总是千方百计地不断向大自然索取,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来为其发展生产和经济、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服务。这种按照人类需要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环境,使自然界发生变化来为自己服务的过程,便是自然的人化过程。而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更大大加速了这一过程。

 

早在一百多年以前,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曾高瞻远瞩地告诫说:“不要过于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令人遗憾的是,人们并没有听从恩格斯的忠告,也不明白人类自身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只有依赖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得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道理,还在走发达国家几乎都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 的老路,在为改造自然而进行的许多活动中,浪费资源,并不断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如像有害气体和温室气体向大气层排放造成酸雨、臭氧层破坏和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乱砍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洪水泛滥和沙尘暴等灾害。

面对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和和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一些学者专家和有志之士担心,如果人类仍陶醉于改造自然取得的胜利,为了追求生产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肆无忌惮不加限制地向大自然索取,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破坏,人类终将面临一种难以摆脱的生态环境危机,到头来不仅工业和经济不可能持续发展,甚至还会给人类自身带来严重的灾难。

联合国对这一问题也十分重视,它在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上通过了《联合国环境会议的宣言》,首次提出了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一重大课题。

 

1982年,联合国成立的三个高级专家委员会,分别发表了《我们共同的危机》、《我们共同的安全》、《我们共同的未来》三个纲领性文件,提出:为了保障安全,克服危机和创造未来,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应当指出的是,可持续发展决不是一个单纯的环境保护问题,而是从人类总体社会生活和长远发展的各个方面提出的。得到人们普遍认同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996729日,中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关于进一步推动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意见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的有关概念,指出:“可持读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利益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与环境,使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而今,可持续发展己成为全球性和世纪性的话题,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

 

旅游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旅游业是一种以人为本,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意为灵魂,以环境为综合吸引物的、为旅游者提供优质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和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旅游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正面影响

一是旅游业是一项新兴的重要经济产业,而且对许多相关行业的发展起很大的带动作用,对推动国家的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日显其重要性;整个国家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又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是具有“无烟工业”之称的旅游业同一些其他的产业相比,相对来说所消耗的资源较少,所花的环境代价也较小,故在可持续发展中具有天然的比较优势。三是旅游活动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需求,而旅游业是一种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相统一的服务性产业。四是旅游业的创汇和缴税,可用于政府增加对生态环境建设和文物古迹保护的投入,反过来这又有利于旅游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五是指导思想正确和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景点、景区开发和建设,可以对生态和人文环境起锦上添花的作用。六是通过旅游活动,可以帮助旅游者增长见识,提高环保意识,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推行。

——负面影响

大众旅游兴起后,如规划管理不当,大量旅游者涌入,势必会对旅游目的地的生态和人文环境造成冲击和破坏。如果脱离当地的旅游资源和市场需求的实际而花大量资金盲目开发旅游景区,建设旅游景点和饭店等旅游设施过多、过滥,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资金的损失,不可能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旅游业在整个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这样地位和作用,已经发展旅游业应当遵循的原则:要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为指导,对旅游业的发展实行科学的统筹规划、管理和协调以使旅游与自然、文化和生态环境融为一个整体。

针对旅游业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的二重性,1990年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 ’90全球可持续发展大会旅游组行动策划委员会会议上,与会专家提出了一个旅游可持续发展行动战略草案,其中明确提出发展旅游的目标是:让人们更加明白和理解旅游能给环境和经济带来的好处;在发展中维护公平;提高旅游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享受;保持上述几个目标所依赖的环境质量。

这些目标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而旅游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处理好旅游发展与旅游资源和环境的关系。

 

资源的永续利用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关于旅游(景观)资源的概念,有各种不同的提法,但就其实际意义讲,可以认为凡是自然力和人类社会造成的,有可能被用来规划开发成旅游吸引物的物质或精神的诸多要素,都可以视作旅游资源。换言之,它是指能够引起旅游者的兴趣,吸引他们前来旅游并使旅游业由此而能获得经济效益的各种要素的组合。

 

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社会民俗资源三大类。为了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并采取不同的对策。

    ——从利用的角度看,旅游资源可以分成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两类。具有历史意义的名胜古迹,如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万里长城、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和敦煌壁画等,都是几千年来人类共同创造的宝贵财富,一经破坏便不能再生。而一般的动、植物资源,可边利用边再生,永续使用;某些人文资源如戏剧、音乐、舞蹈、影视、创新性的人工景点、旅游节庆活动等也是如此。对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首先应该强调的是保护,尽量延长其利用寿命。

——从经营的角度看,旅游资源又可分为有限的和无限的两类。有限和无限是从时间与空间两个方面讲的。作为人类共同宝贵财富的名胜古迹、古建筑等既是不可再生的也是有限的旅游资源。它们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里只能容纳有限的旅游者,而长期的自然侵袭和旅游者造成的人为影响和破坏,又会使其有限的利用时间缩短。因此,对有限的旅游资源,在强调保护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利用价值杠杆的作用,适当限制游客的流量,细水长流,以延长其可利用寿命。

而从天上的星云到海洋、湖泊、河流,从阳光、沙滩到空气,从沙漠、极地到高山、岩洞,从火山到林海雪原等,作为旅游资源意义上讲,它们都可以说是无限的。对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限自然旅游资源,就应该想办法放手利用。

——对于敏感的、易受损坏的旅游资源,应该遵循生态旅游的原则,严格控制游客的流量,实行保护性开发和利用。除了文物、古迹外,一些珍贵的自然旅游资源亦是如此。

——巧妙利用极端自然条件,变不利为有利,化“腐朽”为神奇。例如,沙漠本是生态环境恶化的表现,但通过独特的利用方式,也可以医师使荒无人烟、令人生畏的沙漠变成旅游资源。

——对都市的各种社会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发展都市旅游。以上海为例,利用上海国际大都市的知名度,发展以文化和商业为主要内涵的都市旅游:城市观光;商务旅游(考察、洽谈贸易、投资);举办会议、展览、博览会;参观名人故居、纪念馆、博物馆;举行各种文化、科技和体育交流活动;各种特色旅游:工业旅游、生态农业旅游、修学旅游、宗教旅游等;郊区休闲度假旅游;以一年一度的“上海旅游节”为代表的各种与旅游有关的节庆活动。

 

旅游同环境一体化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旅游及其相关发展,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密切的、既复杂而又动态的系关,其部分原因,是因为这种发展处于广泛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变化的大环境之中。

近半个世纪以来,旅游与环境的关系,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或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共处、冲突和共生。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旅游活动的规模尚小,与环境造成的影响还不明显,因此,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两者之间的关系被看成是一种互不干扰的共处关系。

到了六十年代,大众旅游的出现与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强平行发生。由于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破坏植被,采集动植物标本以及足迹引起的侵蚀等行为,对某些自然保护区和脆弱的旅游景点造成了有害的影响,因此,有不少人认为,旅游与环境之间是一种冲突的关系。

七十年代初,人们关于旅游与环境问题的争论进一步扩大,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参与。一些人指出,通过对部分国家的国家公园、历史遗产和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的调研,旅游业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物质基础;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旅游活动会污染环境和对动、植物带来不利的影响,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到了八十年代,关于旅游与环境关系问题的讨论又掀起了高潮。在这种情况下,旅游部门和环保部门携手合作,联合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行动。

1980年,对旅游和环境的关系来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是年三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签订了一项旅游和环境协议。九月,在菲律宾召开的世界旅游会议上,通过了关于世界旅游的《马尼拉宣言》,再次强调了旅游同环境一体化的重要性。

198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一起发表了一个联合宣言,将旨在“为使旅游业和谐发展而要保护、增强和改善人类环境”的机构间合作正式肯定下来。

进入九十年代后,人们对旅游与环境关系问题的认识更加理性化,出现了主张两者密切结合协调发展的好势头。

要指出的是,上面提到的旅游与环境的关系可能出现的“共处、冲突和共生”三种情况,其实,它们可以随地理位置和各有关方面的价值观以及主观能动性的不同,而同时出现,并且也可能相互转化。

笔者认为,为了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政府、旅游部门、环保部门、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者,都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齐心协力,密切配合,从我做起,用实际行动来争取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这一美好理想变成现实。